各位師兄師姐好
今天圓圓要來介紹的是歷史上非常有智慧的代表人物-孔明!
孔明原名諸葛亮、號臥龍,又稱諸葛武侯,以神機妙算出名,集軍事家、政治家、發明家於一身,為了軍事用途,曾經發明孔明燈、木牛流馬等,是民間婦孺皆知,且津津樂道的人物唷!
在歷史的記載上,孔明有非常多流傳的故事,而圓圓想起之前曾經聽長輩說過糕餅的故事,才知道糕餅的由來和孔明有關呢!
第一個說法是說盛傳三國時代,東吳的孫權眼看劉備日漸壯大,為了鞏固基業,所以接受周瑜的計謀,假稱要將孫權的妹妹許配給劉備,並要劉備過來迎娶。
聰明的孔明看穿其計謀,便傳令三軍製作各式糕餅,分送給東吳的民眾和孫權的將士們,一同分享,並同時派人在東吳境內放有著「孫、劉兩姓合婚」字樣的風箏,讓眾人知道這件事,藉此使孫權假戲真做,不得反悔。
沒想到孔明當時的謀略,後來竟變成了婚聘時爭相模仿的習俗。從此,大家訂婚時都會送餅通知親友,讓男女雙方不得食言反悔,因此諸葛亮成了喜餅的發明者,糕餅業為了感謝他想出的喜餅奇招,並因而創造了喜餅市場廣大的商機,故訂農曆七月二十三日,也就是孔明的誕辰為糕餅節,並奉諸葛孔明為糕餅祖師爺。
第二個說法是說「饅頭」一詞出自三國蜀漢諸葛亮之手,當時諸葛亮率軍南渡瀘水以討孟獲,根據當地的習俗,大軍渡江之前必須以人頭祭祀河神,諸葛亮遂命人以白麵裹肉蒸熟,代替人頭投入江中。諸葛亮將其命名為「瞞頭」,即欺瞞河神之假頭之意。
不過也有一說,命名為「蠻頭」,為蠻人之頭之意,總之就是用麵粉糰代替人頭作為祭拜瀘水的祭品,是糕餅最早的由來。同時諸葛亮也被奉為糕餅業祖師爺,除了在孔明誕辰舉辦大型活動慶祝外,更在中秋節後祭拜諸葛亮,流傳至今,祭祀糕餅祖師爺諸葛亮,庇祐生意興隆,便成為糕餅業奉為圭臬的大事。
圓圓覺得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地位真的是非常崇高的!
無論是在待人處事上都非常值得後輩學習!
歡迎大家有空來妙佛園和圓圓們聊古聊今長智慧唷!
最近天氣炎熱記得多補充水份
妙佛園關心您